自7月18日起,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便扎根东林村,开启了深入乡村的社会实践之旅。来自学院自动化和智能控制协会的成员们,为当地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场融知识性、趣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科技启蒙盛宴。该系列课程以“启迪思维、点燃兴趣”为核心,将前沿的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,为乡村儿童打开了探索科技世界的大门。

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精心设计了4个主题教学单元。在电气奥秘与绿色能源初探课上,曾奕嘉同学化繁为简,引导孩子们认识电的本质和电气安全常识。太阳能板路灯实验环节成为本堂课亮点,孩子们亲手拼接电路,见证阳光如何神奇地转化为电能并点亮LED灯,理解了清洁能源的实际应用价值,绿色环保的种子悄然植入心田。

廖心语同学聚焦“智能灌溉体系”,利用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如何感知环境、控制器如何做出决策、水泵如何精准执行指令的过程。“传感器初识”课程将抽象概念具象化,李登凯同学运用视频将温度、光线、声音等多种传感器直观的展示出来,孩子们通过视频+理论的上课模式,感受这些“电子感官”如何灵敏地捕捉环境信息,初步理解了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的感知基础。

“光的小世界”课程让光的奥秘触手可及。李湘玥同学通过生动讲解与实验结合的方式,将光的定义、传播特性、颜色原理等知识清晰呈现,孩子们在了解光的重要性、色散现象、三原色等内容,以及参与“光产生流星雨”实验的过程中,直观感受光的神奇,初步认识了这一让世界明亮多彩的重要能量。

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知识系列课程设计注重“手脑结合、知行合一”,每个课时都包含了原理讲解、实物展示与动手实验环节。实践团成员们耐心细致、手把手指导,确保每位参与的孩子都能沉浸其中,获得新奇而充实的体验。
本次主题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,更是高校学子以科技反哺乡村教育、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实践团成员们用专业与热情,在东林村的夏日里成功播撒下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,为乡村儿童探索未来之路点亮了一盏盏温暖的科技之灯。